楊雪:學習需要“沒有退路”
“我并不知道得獎的事兒,年會那天我還在跟項目”,當被問到得獎感受時,楊雪這樣回答。
她似乎不是很明白自己為什么能夠得到這么一個驚喜,最后她想了一下,說“大概是因為我工作做的還算是不錯吧”。
說的時候,她沒有虛假的客套,顯然,她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后來談話中的一個小細節,驗證了這個事實。
“來這里只是為了學習”
2014年9月,楊雪加入海天咨詢(以下簡稱“海天”),至今不到兩年,從只懂得電氣安裝工程預算的嚴重偏科者到如今的項目負責人,她用的時間并不長。事實上,從偏科到全能她用的時間更短,“大概兩個多月吧,接觸了幾個項目,就基本上把其他的都學會了”。
學習是她來海天的最初目的,“當時和柳總(柳勇杰,海天咨詢鄭州分公司總經理)聊的時候就說,我只會電氣(安裝預算),來這里根本就沒想過工資多少,就是想學東西,柳總說,那你來吧,來這兒肯定都能學會”。
在此之前,她在業內一家不錯的造價咨詢公司工作,但在那里待了一年半之后,她決定離開,因為學到的東西范圍太窄了,專業過于細分,除了電氣安裝,接觸不到其他方面的安裝預算知識。
作為科班出身的工程造價專業生,2010年她畢業之后去了一家房地產企業做資料員工作,這份工作基本積累不到真正的工程造價經驗,用她的話來說,僅僅是為了先找一份工作。但在生活問題解決之后,她意識到,安于現狀就無法學習到真正的技術,而專業知識的提升才是職業更好發展的唯一路徑。
2013年初,為了能夠學習專業技能,她到了一家工程造價咨詢公司,“剛去的時候啥都不懂,連圖紙都看不懂,接到第一個兩層樓的小項目,記下了整整一頁紙的問題”她笑著說。專業技術得到很大提升,是在后來又跟的一個高層的大項目,這個150萬平的項目她和團隊加班加點一個多月才完成。此后,她才真正算是入了行。
但是,一年半之后,她的電氣安裝預算已經做的很熟練,但是其他采暖、給排水、空調等安裝預算完全不懂,公司分工細致導致個人技能只專不廣,她覺得“單腿跳”太危險了,嚴重影響以后的職業發展。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恰在此時,她聽到朋友說,海天正在招人,可以去試試,以海天在業內的名氣和培養人才的理念,她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一定要抓住它。
平臺很重要
“海天是一個特別好的學習平臺,為行業培養了很多人才”,這句話她多次提到。
她帶著只通一門其余皆不通的技術與一顆謹慎但無所畏懼的心來到海天,除了學習其他皆無所求的態度,打動了柳總,正好那段時間項目特別多,很忙,她順利入職海天。
“一進來就單獨接了項目,負責鄭開橄欖城的安裝預算,我算好電氣預算,其他不會的問題就記下來,下班的時候請教同事還有其他行業內的人”就這樣,她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圓滿完成了工作,“甲方也沒有提出來問題”。
當被問到怎么在其他還沒學會的時候就敢于接項目時,她說,一方面是項目太多了誰都有事兒在忙,不能留給自己太多時間先學習;另一方面,專業特性也決定了只能接觸到項目才能更好的學習,如果不真正做,就不懂怎么去問問題,那么,就永遠也學不會。
“其實,當時是沒有退路的,接到了工作就必須完成,而且剛進海天急需在工作上得到認可,只能逼自己學會”,她用了“沒有退路”這幾個字,也能感受到當時她那種破釜沉舟只能前進的心情。
“不過,我也很幸運,其實電氣安裝預算是最難的一部分,我最先學會的是電氣,其他的就容易些”。
她認為自己很幸運,但在筆者看來,其實真正給她機會的是她自己,機遇來時懂得抓住,挑戰來時不怕困難。就如她敢于在還未完全學會時就單獨負責項目,也有信心能夠完成工作任務。
她一直在強調海天讓自己學習到很多,業內很多公司偏向于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培養員工,每一位員工都有細致的專業劃分,只專注其中的一小部分,這樣雖然可以讓公司提高效率,但對個人的成長極為不利。海天的人才培養理念是全面化,讓員工可以平衡發展,每人都能獨當一面,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這大概也是海天能夠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工程造價行業綜合實力第一的原因。
“不會就去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人不是生來就懂得,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有進步,敢于請教別人問題,不僅需要向學的積極態度,更需要克服對自己無知的羞愧。
“兩個多月基本上把給排水、采暖、消防這些學習完了”,楊雪在說到自己來到海天之后的工作時說到,她自己看來,這也算是比較快的速度了。為什么學習這么快?
“不會就去問”,她這樣回答。
她會把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問同事,在QQ群里問專業人員,基本上問的問題都會得到熱心細致的解答,她認為在海天有這種學習的氛圍,“如果你問一次沒人說,問兩次沒人說,時間長了就沒人再會問,但是在海天,大家都很幫忙,遇到問題可以很快得到解決”。
此外,在筆者看來,用心與細致也是重要原因。
“我經常讓同行幫忙拍工地的照片,因為很多安裝預算需要特別留意細節,很多施工單位也很重視細節問題的把控。”她告訴筆者,如果有時間的話,她會自己去施工地方察看,一個項目做下來,起碼要去看三四次,第一次先看大面,接下來就要注意看細節部分。
她認為工作太忙,項目排期有些不是很規范,導致經常有重合,時間調配不開,行業內很多人沒有看現場的意識,但是這樣就容易忽視細節。
她善于請教別人問題,如今,她更善于向別人解答問題。在她看來,這是一種經驗知識的回饋與傳遞,也是海天的人才培養機制的體現。
從“偏科”到“全能”,是海天給她提供了平臺,也相信她能夠“完美蛻變”;從普通員工到優秀員工的獎勵,是海天對她工作態度與成績的肯定。
文:張靜| 受訪人:楊雪,海天咨詢2015財年優秀員工入圍獎獲得者!
海天咨詢總裁辦主任張英杰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