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5年中國經濟創下2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6.9%;在氣象上被稱之為“世紀嚴寒”的寒冷氣候席卷大半個中國,一如當下的中國經濟一般。2016年將全面推進的營改增,建筑行業首當其沖,不管最終的稅改在行業內如何開展,挑戰已經近在眼前;最近的國務院會議,李克強總理再次喊話城鎮化,建筑行業如何把握中國城鎮化帶來的機遇擺在每個行業從業者的面前;隨著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三國,一帶一路再次升溫,資本的嗅覺總是最靈敏的,春江水暖資本先知,實體經濟下行的建筑業反而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多支建筑行業上市公司股票逆勢大漲,如何走出去,嫁接一帶一路帶來的行業利好成為建筑行業人員面臨的新課題,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處在困境中的人們往往都喜歡用英國詩人雪萊的這句詩來鼓勵自己。
不知道中國建筑行業的從業者如何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多數人現在的心跟眼下席卷中國的“世紀嚴寒”差不多,心是哇涼哇涼的。
我們來看看最近跟建筑行業相關的幾則新聞:
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6.9%,為近25年來的最低增速,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行業首當其沖,數據非常能夠說明問題,2015年前三季度新簽合同額首現負增長。前三季度中,建筑業總產值占GDP比重24.18%,較去年同期下降3.27個百分點。
眼下的困難局面或許只是拉開了行業發展新常態的序幕,更深層次的行業革新將正式開始,所以講今年是中國工程建筑行業的拐點著實不為過。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會議上就決定在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工作。建筑行業位列大會文件的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建筑行業協會也已發文《關于做好建筑業企業內部營改增準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筑業內部做好營改增準備。
雖然由于建筑行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建筑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或抵扣不足)及巨大體量(建筑業年產值近16萬億元,從業人員4500萬,建筑業營改增涉及人數眾多,利益調整復雜)的原因,方案設計將會更加慎重,但趨勢不可改變。如果建筑行業實行11%的增值稅率,企業稅負將大幅增加;這將造成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經營效益有可能大幅下滑,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將受到嚴重影響,并對就業和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因素。當現實擺在行業從業者面前的時候,自我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并且從長遠看也不是什么壞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消極”的。
與營改增同時出現在國務院會議上的就是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的城鎮化,在房地產市場整體進入“白銀時代”以后,城鎮化可能是中國經濟再次起飛的最重要增長極,建設城鎮化,建筑行業如何積極參與就看業內人士的智慧了。是依然像以前一樣粗放的增長模式,還是借助新型城鎮化建設將行業改革真正提上日程,變長痛為短痛,實現行業專業化。
更大的彩蛋也還在后頭,隨著習近平主席最近訪問中東三國,與中國最近的中東地區再次掀起一帶一路熱潮,建筑行業如何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跟行業內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
因此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常態下,所有行業都將發生深刻變革,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借助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嫁接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將是行業發展的兩支有力翅膀,而稅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長期水平增長也將促使建筑行業加速向專業化、正規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一切艱難險阻都是“紙老虎”,2016年注定會是中國建筑行業發展的轉型之年,機會和困難是均等的,誰能脫穎而出就看各自的功力了。
朋友們,你們如何看待2015年建筑行業發展遇到的困難,以及2016年行業發展的前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