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能源發展方式
相比“十二五”和“十三五”,“十四五”能源規劃更強調“現代能源體系”。在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看來,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清潔低碳安全高效”8個字,是現代能源體系的核心內涵。
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將重點從三方面發力。在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從戰略安全、運行安全、應急安全等多個維度,加強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建設。到2025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規劃》明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關鍵,重點是做好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減少能源產業鏈碳排放的“減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到2025年,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供需相對寬松,但依然出現了電力、煤炭、天然氣等供應階段性偏緊的情況。“十四五”時期,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入推進,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能源消費仍將剛性增長,能源保供的壓力持續存在。
強大的能源供給能力是能源安全的基礎保障。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要做好增量,把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建設好,持續擴大清潔能源供給;另一方面,要穩住存量,發揮好煤炭、煤電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有序釋放先進煤炭產能,根據發展需要合理建設支撐性、調節性的先進煤電,著力提升國內油氣生產水平。同時,還將加快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強電力和油氣跨省跨區輸送通道建設。
對于電力應急安全保障,《規劃》提出,要不斷完善有序用電方案和應急預案體系,提高電網互濟支撐水平,提升電力應急供應和事故恢復能力。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能源領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在我國對外宣示的碳達峰、碳中和4個主要指標中,能源直接相關的就有3個,分別是:2030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以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因此,實現“雙碳”目標必須做好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這篇大文章。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規劃》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推進能源領域碳減排工作。
一是加快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聚焦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目標,“十四五”時期重點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因地制宜開發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增強清潔能源供給能力。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
二是大力推進能源產業鏈碳減排。在能源開發生產、加工儲運等各環節,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時要注重因地制宜,推動能源產業和生態治理協同發展。
三是支撐、服務、推動重點行業轉變用能方式。能源領域碳減排的關鍵是用能模式的低碳轉型,“十四五”時期將重點關注工業、交通、建筑等行業領域,以更大力度強化節能降碳,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推動提升終端用能低碳化電氣化水平。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要強化風險防控,確保安全降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