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BIM,似乎又是一個陌生的詞匯組合。這里的FM可不是指調頻的意思,而是服務于建筑工程。作為一個BIMer,都知道BIM不只是三維立體的構圖模式,這只是基礎性的功能,實際上BIM的可開發面非常廣,比如醫院建筑的BIM運營與管理,住宅建筑的物業BIM管理模式,地下管廊的BIM運營和管理模式……這幾個基于BIM的運營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基于設計、施工、勘察層面的應用,而是偏向于建筑物的實際投入運營、管理、維護,這時候就要提到FM了。
FM:BIM的后管理運營擴展
在國際市場,FM的開發和應用較為廣泛,而在國內市場,目前開發還寥寥無幾,重心仍然在BIM全生命周期開始的幾個階段,當下采用BIM技術的建筑或者工程大多都在建設過程中,畢竟建設周期較長,對后續的運營管理暫未涉及到。
FM,設施管理(FacilityManagement),按照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的定義,是“以保持業務空間高質量的生活和提高投資效益為目的,以最新的技術對人類有效的生活環境進行規劃、整備和維護管理的工作。”,逐步地,FM也廣義代表了物業管理PM (Property Management)及資產管理AM (Asset Management)的專業技術服務統稱。
通俗上看,FM更像是服務于建筑或者建筑工程相關的企業的ERP系統,主要作用是竣工后的建筑或者是工程項目的運營、管理和維護。目前FM開發的功能有:房地產租賃管理、企業策略管理、空間管理、圖文件設計數據管理、家具及設備/機電設施管理、通信/電信/電纜連接管理、建筑設施維修保養CMMS管理、災害緊急預防管理、設施營運狀態評估管理、生活環境狀態影響評估管理,及其他物業相關聯服務。
那么FM又是怎么和BIM相互應用的?直白點就是,BIM代表的是建筑業(基于計算機的一種技術),FM代表的是物業設施管理的(計算機技術),兩者都需要不同的軟件作為支撐,就好比當下BIM較為主流的BIM軟件revit,和FM對應開發的CAFM,兩個軟件進行連接應用,打通兩個軟件的壁壘之后,就可以進行數據整合,對建筑的后期進行運營、管理。
全生命周期的重點:運營的有效推進
國內的建設工程要講究工程總承包,或者是全生命周期,對工程提供咨詢服務的企業也在逐步增加了全過程咨詢的要求。整個建筑、工程項目領域都在朝著一個“全”發展,綠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投入也非常需要從設計到施工到竣工后的運營一體化的總承包模式。在目前很多工程項目中,運營還未涉及,但是,在全生命周期角度來看運營是最為漫長的使用階段,對于建筑項目來說那是終極目標,對于BIM+FM項目來說那可是客戶、是預算。
BIM傾向于前端的設計和施工,FM傾向于項目建成之后的運營,兩者的結合首先一個條件是數據庫的同步更新。FM的管理系統,以地下管廊為例,地下管廊在建成之后,運營存在的問題:哪些運營管道的引入,那個板塊進行了修護和修理,或者技術的推進,為管道增加了新的模塊……這些運營管理雖然看起來都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之于全生命周期,這種地下管廊的運用時間和運營之后的收益是直接相關的,后期的運營者必須要降維護數據對接到BIM、FM的數據平臺,并通過軟件平臺實時更新運營數據,才能保證這種工程的高效應用。
FM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客戶,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開發功能,再基于BIM技術進行運營,包攬整個生命周期的后期使用環節。從業主的投資方向來看,很多建設工程項目需要有一定的投資回報率,前提條件必定是建立在項目的正常運營之下,才能產生較為穩定的回報收益;對于建筑的實際使用者,看中的是整個項目帶來的舒適度、智能化、便利性等等。這些側重點的不同都是運營環節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全生命周期對BIM+FM的應用的挑戰。
(文章資料參考:《中國BIM培訓網》《知乎FMBIM專欄》)